新闻动态

中国古代十大名赋
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2:19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苏珩

图片

本文不是为了排名而排名,只是希望读者可以通过名家名篇更快地了解“赋”的发展脉络,为古典文学名赋排名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见仁见智的话题,因为不同赋作在文学史地位、艺术成就、思想深度和大众知名度上各有千秋。

这份排名是基于作品在后世的综合影响力、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。将苏轼的《赤壁赋》置于司马相如的大赋之上,是考虑到现代读者的审美共鸣和其哲学境界。而司马相如的作品则代表了汉赋最本色的成就。以下排名和解读属个人观点。

第一梯队:千古绝唱,赋中圭臬            

这一梯队的作品不仅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,更是突破了文体本身、具有永恒生命力的经典。

1.《赤壁赋》(前、后)—苏轼(北宋)

理由:这不仅是赋,更是中国士大夫哲学的结晶。它完美融合了散文的流畅、诗歌的意境与哲学的深邃,将个人情怀融入宇宙自然,达到了“天人合一”的艺术至境。其超然物外、豁达通透的人生观,使其跨越时代,成为最具“普世价值”的经典。

名句: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

赏析:以蜉蝣、粟米自比,将个体生命置于浩瀚宇宙与无穷时间中,瞬间揭示出人类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。这种深刻的哲学观照,是苏轼豁达胸怀的基石,震撼人心。

名句: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

赏析:由悲转喜,悟出人生真谛。将自然之美视为无穷尽的宝藏,展现了不以物伤性、随缘自适的旷达乐观。语言如行云流水,意境高远。

2.《洛神赋》—曹植(三国·魏)

理由:辞采华美之巅峰。将楚辞的浪漫与汉赋的铺陈完美结合,构建了一个凄美迷离的人神爱恋梦境。其语言之精妙、意象之瑰丽、情感之缠绵,后世无人能及,代表了魏晋文学“文的自觉”的最高成就。

名句:其形也,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。荣曜秋菊,华茂春松。

赏析:连用惊鸿、游龙、秋菊、春松四个比喻,动静结合,形神兼备地勾勒出洛神轻盈、娇美、光彩照人的绝世风姿,成为描写美女的千古绝唱。

名句:含辞未吐,气若幽兰。华容婀娜,令我忘餐。

赏析:由形入神,通过“气若幽兰”的嗅觉通感和“令我忘餐”的侧面烘托,将洛神的高洁气质和动人魅力推向了极致,爱慕之情溢于言表。

3.《离骚》—屈原(战国·楚)

理由:作为“骚体赋”的源头,它虽以诗歌为主体,却奠定了整个赋体文学的精神根基。其忠君爱国的高洁品格、上天入地的奇幻想象和比兴象征的创作手法,对后世所有文体(尤其是赋)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。

名句: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

赏析:一声长叹,两行热泪,直抒胸臆。将个人命运与百姓疾苦紧密相连,奠定了屈原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的崇高人格基础。

名句: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
赏析:尽管前路漫长艰难,但追求理想(美政)的决心永不改变。这句诗已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真理、坚持不懈精神的象征。

第二梯队:时代强音,文体典范            

这一梯队的作品是特定时期赋体的最高代表,定义了汉赋的两种主要形态。

4.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—司马相如(西汉)

理由:汉大赋的典范与顶峰。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,充分展现了汉代大一统帝国的磅礴气象。《阿房宫赋》确立了“劝百讽一”的经典模式,是后世大赋创作者难以逾越的高峰。

名句:荡荡乎八川分流,相背而异态。东西南北,驰骛往来。——《上林赋》

赏析:典型的大赋笔法,以雄浑的笔力铺陈上林苑八条河川的磅礴气势与不同形态,展现了大汉帝国包举宇内的气象。

名句:“臣闻楚有七泽,尝见其一,未睹其余也。其小小者,名曰云梦。云梦者,方九百里……”——《子虚赋》

赏析:这是一种典型的“欲扬先抑”的夸饰手法。先说云梦泽在七泽里只是“小小者”,然后笔锋一转,说这个“小小者”居然有“方九百里”之大。这种夸张的对比,极大地满足了统治者追求疆域辽阔、物产丰饶的虚荣心,也奠定了汉大赋“劝百讽一”的基调。

5.《归田赋》—张衡(东汉)

理由:标志着汉赋从“体物”大赋向“抒情”小赋的关键转折。语言清新自然,情感真挚动人,开创了田园隐逸主题,直接影响了魏晋抒情赋的发展。

名句:感老氏之遗诫,将回驾乎蓬庐。弹五弦之妙指,咏周孔之图书。

赏析:抒发了摒弃官场、回归田园的愿望。引用老子、孔子典故,表达了寄情于音乐、典籍的雅趣,开启了文人归隐主题的先声。

6.《阿房宫赋》—杜牧(唐)

理由:唐代文赋的杰作。骈散结合,融议论、抒情、写景于一炉,借古讽今,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。“灭六国者,六国也,非秦也”的深刻历史洞察力,振聋发聩。

名句: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;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。

赏析:生动描绘了阿房宫建筑的精致与繁复。“钩心斗角”一词形象贴切,后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,可见其语言生命力。

名句: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

赏析:全文的点睛之笔。以环环相扣的逻辑,揭示了深刻的历史教训:不吸取前人的教训,必将重蹈悲剧。议论精警,发人深省。

第三梯队:独具匠心,影响深远            

这一梯队的作品在思想、题材或技巧上都有独到之处,是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名篇。

7.《别赋》—江淹(南朝)

理由:将人类共通的“离别”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,构思精巧,情感细腻,语言清丽,是南朝抒情小赋的典范。

名句: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!

赏析:开篇第一句,劈空而来,直击人心。以“黯然销魂”四字精准概括了离别的核心情绪,成为千古名句。

名句:春草碧色,春水渌波,送君南浦,伤如之何!

赏析:以乐景写哀情。明媚的春色反而更添离别之伤痛,情景交融,将伤感渲染得无比浓郁。

8.《哀江南赋》—庾信(北周)

理由:赋史上的“史诗”级作品。以个人身世之悲写家国沦亡之痛,感情沉郁磅礴,格律严整,是南北朝辞赋的集大成者。

名句:荆壁睨柱,受连城而见欺;载书横阶,捧珠盘而不定。

赏析:连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毛遂歃血定盟两个典故,痛陈自己出使西魏却被欺辱、无法完成使命的悲愤与愧疚,用典贴切,感情沉痛。

9.《秋声赋》—欧阳修(北宋)

理由:宋代文赋的先声。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,并由此抒发对人生、自然的哲理思考,开启了苏轼文赋的先河。

名句:初淅沥以萧飒,忽奔腾而砰湃,如波涛夜惊,风雨骤至。

赏析:连用多个比喻,将无形的“秋声”由远及近、由小到大地描绘出来,极具画面感和听觉冲击力,笔力千钧。

10.《七发》—枚乘(西汉)

理由:汉大赋的奠基之作。其“问答体”结构和层层推进的说理方式,为后来汉大赋的体制奠定了基础,具有开创性的文学史意义。

名句:其始起也,洪淋淋漓,若白鹭之下翔。其少进也,浩浩皑皑,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。

赏析:描写广陵潮水的壮观景象。比喻新颖奇特,层层推进,将潮水初起和推进时的形态、气势、颜色描绘得淋漓尽致,显示出高超的描绘技巧。

特别提及:奠基之作               

《赋篇》—荀子(战国)

       最早以“赋”名篇的作品,是赋体的萌芽,历史意义重大。荀子的赋更侧重于说理、猜谜和质朴的比喻,而非抒情和华丽的描写,其名句的传播度和文学美感,确实无法与屈原、曹植、苏轼等人的名篇相比。

《赋篇》包含《礼》《知》《云》《蚕》《箴》五篇小赋,其中以《礼赋》和《云赋》最为著名。

1.“爰有大物,非丝非帛,文理成章。非日非月,为天下明……致明而约,甚顺而体,请归之礼。”——《礼赋》

释义:这里有一个伟大之物,它不是丝也不是帛,却有清晰的纹理和华美的章法。它不是太阳也不是月亮,却能照亮天下。它极其明白而又简约,非常合理而有体统,这就是“礼”。

赏析:这是荀子赋的典型手法:用隐语(谜语)的方式,通过比喻和排比,层层递进地描绘“礼”的本质和功用。它不直接说教,而是引导读者思考,最后点明主旨。这句集中体现了荀子隆礼的核心思想,将抽象的“礼”比作照亮世界、规范秩序的光明实体,哲学意味浓厚。

2.“大参天地,德厚尧禹。精微乎毫毛,而充盈乎大宇。……功被天下而不私置者与?”——《云赋》

释义:(云)其广大可与天地并列,其德泽比尧禹还要深厚。它细微时如同毫毛,却能充满整个宇宙。它的功劳覆盖天下,却从不偏私。

赏析:这里表面是描写云,实则是在歌颂一种理想的品德和人格:博大、仁德、充盈于天地之间、功盖天下而无自私之心。这被认为是荀子心中“君子之德”的象征。气势恢宏,充满了哲理的美感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